在闭门不出的日子里,阅读让我重新找回了时间的轨迹

貢獻者:轻卿 類別:简体中文 時間:2022-04-19 13:51:36 收藏數:47 評分:0
返回上页 舉報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錯字
闭门不出的一个多月里,我读完了五本书。信息量过载的特殊时期,隔绝电子产品的晚间阅读时光,成了这段时日
里极为难得的心灵避难所。
我自嘲是个喜欢新鲜感的人,很少会翻来覆去地看同一本书籍和电影。但人会变,说过的话也会不算数。因为赶不
及买新书,也就只能旧书重读。
如果说照片记录的是容貌与岁月打斗的痕迹,那么人生中每一本买过的书以及书中留下的批注,都是一面文字碑式
的成长加载史。
这次读的五本书都是大学时买的。重新审视以前买过的书,会发现自己的购书习惯和阅读偏好随时间的推移发生着
不小的改变。
学生时代还未建立起稳固的阅读体系,多少有些盲目和随大流。就跟现在的人喜欢扎堆逛网红店,买明星同款一样
。因而逛书店的目的性反倒比现在更为明确:一手来源是老师推荐的阅读书目,其次会被占据书店C位的新书陈列
区所吸引。
每本畅销书的登顶都少不了腰封的保驾护航。尽管书籍腰封只占封面大小的三分之一或小二分之一,却是竭尽所能
地在豆干大小的页面里堆砌各类文学奖项、全球销量以及名人推荐,以此争夺读者的注意力。仿佛只有这样做了,
它们才能从畅销榜的内卷中脱颖而出。
书买多了就琢磨出一个道理,买书其实和探店、旅行、恋爱等体验性活动类似,是一项风险与惊喜共存的行为。冲
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头把书买回去了,结果发现自己阅历浅薄,根本理解不了作者深意,甚至中途弃书;名人争相
推荐的书,自己却看得索然无味,于是合上书开始自我怀疑,这些情况都是有的。
一直到大学,买书于我而言都还是风险略大于惊喜的行为,是一场辨识力的即时检验和智识的研判。于是我换了个
思路,但凡读到一本合胃口的书,就会盯着这个作家的书买。熟悉了叙事风格和内容主题,也就少了风险几率。但
与此同时也降低了对惊喜的预期。等到对该作家作品的期待值褪尽,我就开始移情别恋,转向其他作家。
记得有一回大学英语课,老师让大家分享喜欢的书或作家。我说我喜欢丹·布朗,基本把他的书都看过了。在丹·
布朗之前,是马克·李维,毕业后又追起了东野圭吾,直到读完他99%的作品。
对作家的爱如林间流水,看书的热情是缠绵雨丝。此番旧书重读,我体会到了常读常“新”之快。
第一“新”,是以前做的问号批注,如今找到了答案。
我没有写读书笔记或做手账的习惯,一来知道自己手拙,设计不了博主们精巧美观的笔记或手账。二来,单纯觉得
阅读应该是件令人愉悦放松的事,让我正经危坐地拿个本子在旁边抄写,倒不如直接在书上写写画画更为顺手。
一本簇新整洁的书,只有留下了书写的记号才算真正属于自己,重读时也能对照着当时的文字或符号批注,重新审
视以解答。
比如这回重读《青春咖啡馆》,读到某章节时发现当时打了个问号,并留下疑惑“为什么他不想被人知道太多”。
生活在信息如此公开透明的互联网时代,社交网络尽可以将人的一切生活细节和隐私扒的一干二净,由此承受心理
压力和遭受外在伤害的案例数不胜数。于是我开始理解为什么主人公“不想被人知道太多”了。保留个人生活的不
透明度,维持一定的社交边界感,也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作者描写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巴黎,即便与我所处的年代、文化背景,以及面临的时代任务均不相同,却不
妨碍我从切身体验出发,对当年的疑惑作出另一番自我解答。
第二“新”,是从不懂到开始懂了。
大学读爱丽丝·门罗的《逃离》,直呼难懂,读到后半截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放任自己做半途而废的弃书者。这回
趁着意外得来的“悠长假期”,总算是有耐心读完了。
不敢说完全读懂了书中深意,但随着这几年自我阅历的丰富,或多或少理解了故事中几位不同年龄层的女性在面对
人生抉择时表现出的敏感、脆弱、后退、胆怯与缘由不明的反叛与逃离。至于那些仍旧包裹在迷雾下的意义,也许
只有过几年再读一次,才能找到更多答案吧。
第三“新”,是书变“好看”了。倒不是我给旧书穿上了新衣服,而是我给它们都配上了更有意思的书签。
小时候逛文具店,喜欢在书签那排逗留许久。因为零花钱有限,所以很多时候看到新奇有趣的书签也只能拿在手里
反复把玩,干过眼瘾。
长大后不再被预算束手束脚了,对书店里正儿八经的贵价书签也没了兴趣。因为我从别处发现了更有意思的的书签
载体。
逛展时,我喜欢收集参展设计师和艺术家们自己做的小卡片,攒着用作书签。有的设计师会把自己的卡通肖像做成
小卡片,背面印上社交媒体账号或个人网站等信息。也有的会把自己某几幅作品制成小名片,观众可以挑选喜欢的
作品卡片带走。每家都各有特色。
逛香水店时,我会把设计独特的试香条或香卡收集起来,回头用作书签。更有去独立咖啡店时,我会把店家自己设
计的咖啡名片留着,日后夹在书里使用。
阅读是虚拟空间和现实情感的多维交互,而一张有故事的书签,一张带香味的书签,一张写着咖啡名称的书签….
..却能为看书这件小事增添更多趣味性和阅读之外的回忆漫游。
谁会拒绝读一本好看的书呢?
毛姆在他的读书随笔中曾写到:“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
”在等待解封的日子里,日出日落的间隔里长出了第25个小时,时间的走动不再尖锐急促,生物钟钝感渐生。阅
读让我重新找回了时间的轨迹,它藏在每个结束的章节里,停在每一本阅读完毕的书底,也是每一次自我解答的完
成。
我知你心痒痒,一心想奔赴明媚春光。我也一样。而生活中一切美好之事,譬如等一场完美落日,等枝头冒新芽,
又譬如安全的自由…...都终须等待。既如此,那不如稳住气,边读边等。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熱度:
文章難度:
文章質量:
說明:系統根據文章的熱度、難度、質量自動認證,已認證的文章將參與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