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家》笔记摘抄①

貢獻者:毛茸茸先生 類別:简体中文 時間:2022-11-05 10:29:39 收藏數:11 評分:0
返回上页 舉報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錯字
《生活的艺术家》
作者:李小龙
本书精选了李小龙生前亲笔写下的多篇散文、诗歌、随笔及书信,力图将一个完整的李小龙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李小龙不仅是诗人、哲人、演员、导演、作家、舞蹈编导,而且还是温情的丈夫、值得信赖的朋友。他把全部身
心都投入到武术、生活之中,更重要的是,他将中国哲学思想与中国武术融于一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和生活
理念。
李小龙所说的“生活的艺术家”,是指一个个体的成长过程,即一个人通过运用自己的独立判断,成为一个在身
体上、心理上以及精神上完整的人。
但是朋友,最难的事就是要真诚地表达自我,而不是欺骗自己。
我无法教你什么,只能帮助你探求你自己。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李小龙
第一章 功夫之道
功夫的原理并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通过事实调查或接受教导来掌握。它必须顺其自然,像花朵一样,摆脱感情与
欲望的羁绊,从思想中绽放出来。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发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
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
阴阳原理在武术中的运用体现为“和谐法则”,它旨在告诉我们:对于对手的力量不要顽抗,而要顺势而为。凡事
发乎自然,更重要的是顺其自然,不要刻意或勉强为之。
我还联想到另一条与此密切相关的法则,即“清静无为”。这一法则告诉习武之人:应该忘掉自己,并将自己的
力量融入对手发势、变势的动作中。不要先发制人,要随着对手的招式变化而做出相应地动作。总之这一法则的
基本观点就是通过后发制人,借力打力来击败对手。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道德经》
训练头脑就是为了支配身体动作,身随意念而动。
格伦·克拉克(Glen Clark)在他的著作《运动的力量》(Power in Athletics)
中提到了情绪对运动的影响。他是这样说的:每一个冲突焦点,每一种外在的情感都既有破坏性,又分散精力。
它打乱了人的自然节奏,降低人的整体效率,它比体力的损耗更让人筋疲力尽。摧毁人内部节奏的情绪有:
仇恨、嫉妒、欲望、妒忌、自傲、虚妄、贪婪和恐惧。
要想更好地演练功夫中的每招每式,就必须要放松动作,在放松形体之前,应首先使意念和精神放松下来。为了做
到这一点,习武之人必须保持一种静谧与平和的心态,即掌握好“无心”原则。“无心”并不意味着大脑一片空白
,而是指摒弃了所有的情感。它也并非简单的心平气和,尽管沉着冷静也十分重要,但“无心”的主要原则是思想
的无欲无求。习武人能让自己的意识成为一面镜子,它一无所有,但又包罗万象;它接纳一切,但又一无保留。
正如艾伦·瓦兹(Alan Watts)先生所说,无心是“一种整体的状态,那时思想能随意简单地运作,
不受潜意识或自我意识的影响”。他的意思就是,让思想随意,不受潜意识或自我意识的干涉。如果思想能随意
漂流,在其运转时就不会有任何阻滞。阻力的消失也就是潜意识的消失。凡事都不要刻意而为,每时每刻让一切
顺其自然,既来之,则安之。因此,无心并不是没有情感和感觉,而是一种感觉没有阻滞的状态。它可以抵抗任何
情绪的影响。“就像河流一样,万物永无停息地流动着,不会休止,不会静止。”就像我们有时用眼睛去看东西,
实际上是一种视而不见、眼中无物的状态。非意识就是像我们那样用眼睛一样去支配思想。
思想无处不在,因为它并不依附任何事物。思想之所以能保持无处不在,是因为当它想到这个或那个事物时,并不
会受其牵制。思绪的涌动就像是池水灌满池塘,仿佛随时都会溢出来。因为水是自由的,所以它有着取之不竭的能
量。因为水是空虚的,它才能接纳万物。
张成智(音译Chang Chen Chi)把这样的情形比作“宁静的自省”,
他在《习禅》(the PracticeOf Zen)中写道:“宁静意味着无思无虑的平和,自省意味着
生动清晰的意识。因此,宁静的自省就是清晰地意识到无思无虑的状态。”
无为”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做,而是明心见性,要让自己的思想自由流动,完全不受任何内在或外在的干扰。
在习武之人看来,自然现象中最无为的就是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句摘自《道德经》的话向我们说明了水的本性:水是如此纤细,以至于没法捧住一把;打它,它不会疼痛;
戳它,它也不会受伤;割它,它也不会分开。它自己无形,它的形态是由盛载它的容器决定的。受热变成蒸气
后,虽然无法看见,但它的力量却足以使地球天崩地裂。冰冻起来,它能结成巨大的冰山。它一会儿像尼亚加拉
大瀑布(Nigara Falls)一样汹涌澎湃,一会儿像宁静的池塘一样平静无声。
它时而像一个湍急可怕的急流,时而像炎热夏日里的泉水那样,令人心旷神怡,如饮甘泉。这也就是“无为”的
原则: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道德经》
自己的能力越弱,希望越小,就越需要自豪感。当他想象出另一个自我,并认同这个自我时,他就会有一种
骄傲感。骄傲实质上是一种自我否认。
当我们知道习武的目标在于自我教化时,便会了解“内在的自我”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我。因此,为实现真实的
自我,习武者并不依凭他人的观点而生活。由于他们完全独立,所以不必担忧不被他人尊重。他们真正的追求在于
不断地充实自我,他们的快乐之源不依赖于他人的外在评价。功夫大师与初学乍练的后生小辈们不同,他们的优点
是自制,保持平和与谦逊的心态,没有一丝一毫想要炫耀的欲望。通过不断的磨练,他们在精神上最大程度地放松
自我,进入更加自由的天地。对于他们而言,荣誉及地位被弃之如粪土,一钱不值。
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他的技艺越发精湛,他身体的反应以及掌握技巧的方法就会越来越接近“无心”的
状态,他会再一次回到他习武之初一无所知的心态。起点和终点互为邻居。在练习乐谱时,你可以从最低音唱到最
高音,但此时人们会发现,最高音就在最低音的附近。
1.2 功夫:东方艺术的核心
作为东方自卫艺术的核心,功夫是一门哲学艺术,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强身健体,陶冶心智,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
最有效的自卫之术。
功夫哲学的基础是道家和禅学的主要哲学思想——最理想的状态不是将对方的力量打垮,而是要与之协调配合。
就像庖丁解牛一样,为了保护他的刀,他会沿着骨缝切割。同理,习武之人会随着对手的动作而动,以保护自己不
受伤害。
功夫的含义是通过“规则”和“训练”达到终极目的——强身健体、陶冶心智和自我保护。
要想在搏击中取胜,必须将刚和柔作为一个整体,刚柔并济;时而以刚为主,时而以柔为主,两者要像波浪一样,
此起彼伏。这样动作才能如行云流水,因为动作真正的流动性在于其相互交替。
最僵硬的树木往往最容易被折断,而竹子和柳树却能够通过随风摇摆而存活下来。这就是为什么功夫之人柔而
不屈,刚而不硬。形容功夫的最好例子就是水。因为它的柔,水能够穿过最坚硬的花岗岩。没有人能够刺破或打破
水,让它受伤,因为你永远无法征服一个不作出抵抗的东西。
1.3 理解功夫
功夫是一种特殊的技巧,是一门精巧的艺术,而不是体力活动。这是一种必须使思想的精华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
艺术。功夫的原理不是可以学得到的,它像科学一样需要寻求实证,再由实证中得到结论。功夫必须顺其自然,要
像花朵一样,摆脱感情与欲望的羁绊,从思想中绽放出来。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然性。
在经过四年严格的功夫训练之后,我开始了解和感觉到柔能克刚的道理——即通过中和对手力道的影响来减少
自己的能量消耗。这一切都要气定神闲,不刻意强求。
让自己顺乎自然,而不要加干涉,才能保存你自己。记住,绝不要让自己逆抗自然;不要直接去对抗难题,而要
学会因势利导、顺势去控制它。
就在那一刹那间,我突然悟到了——“水”这种最普通的物质不正是说明了功夫的本质吗?不正是反映了功夫的
真谛吗?我用拳头打水,可水并不感到痛。我再用尽全力打下去,水也不会受伤。
当我站在对手面前时,我那些思想和感情不也像小鸟在水上的倒影一样吗?这正是叶问师傅所说的“超然”的
意思。在对手面前,不是说要全无感情或感觉,而是要让你的感觉不受滞带或阻碍。所以如果我想控制自己,就
必须要以顺乎自然的本性接受自己。
对手的力量对我来说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增益。
1.4 功夫的悟
功夫中的明智,并不意味着要去增加更多东西,而是要祛除过分复杂和装饰性的东西,简简单单就好。就像在
雕刻塑像的时候,雕塑者不会在塑像上增砖添瓦。而是一开始就把非本质的东西凿掉,这样本质才可以毫无阻碍
地再现于观者面前。
哈哈哈哈哈哈,打破常规技巧用法,从最简单的、更直截了当的方式来破解!
举个例子,被对手抓住领口的时候,那些受过训练的人都会“先这样,再那样,最后那样”——然而,最直接的
方式就是,让对手沉浸在抓住领口的愉悦之中(不管怎样,他确实抓住了),然后直截了当地一拳打向他的鼻子。
记住,要让人去创造方法,而不是让方法去创造人,所以不要把自己束缚在别人预想的招式之中。毫无疑问,
他的方法适合他,但却不一定适合你,你自己是要展现技巧而非“做”技巧。事实上,并没有什么“行动者”,
而只有行为本身。
第二章 功夫入门
李小龙有一个真正卓尔不群的特点是,他在将所学知识内在化或生活化的同时,还能传播他的学习过程。
事实上,实战的方法是非常“简单”、“直接”和“非经典”的。
你必须要接受的一点建议是,如果对手的攻击势如破竹,你就有必要先忘却疼痛——至少这时应该这样做。这不是
放弃,而是让疼痛激励自己,作出反击,去获得胜利。
2.2 进攻和防御中的心理学
个头大小并不是衡量肌肉力量和攻击有效性的真正指标。小个子有更大的灵活性、敏捷性,还有迅速移动的脚步
和精力充沛的动作,这能弥补他们体力上的不均衡。
在与人格斗时你要谨记上面这一点,不用管他是什么体型,你只要尽力破坏他的身体平衡就行了。你要比他移动得
快,绝对不要在意他的体型、狰狞的面孔或是恶毒的语言。你的目的是攻击对手的弱点(主要是重力引起的),
运用杠杆原理打破他的平衡性,这样,他的身体、四肢都会导致他最后的失败。“他们的体型越大,
摔得就越惨。”
有了效率之后,你才能有信心,才能自立。
2.5 我对功夫的看法
所有这些乱七八糟的方法都不能真正“抓住”或“控制”格斗中不断变化的招式,更遑论把对手当做尸体一样
解剖和分析。真正的格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第三章 截拳道之道
李小龙曾经这样评价截拳道:“它是宁静灵魂之艺术,宁静得如同月光洒在深邃的湖泊上。”
李小龙认为,截拳道并不旨在有效地制服对手,而是有效地克制自己,以克服个人情感上的障碍、不安、
恐惧和受压抑的情感。换句话说,它是摆脱自身情感上的羁绊,实现完整自我的表达方式。
李小龙意识到,从别人那里是找不到苦口良药和帮助的,只有自己才能完全拯救自己。他作出了这样的
结论:“每个人必须上下求索以实现自我,这是师傅所不能传授的。”
截拳道强调的不是“增”,而是“减”。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训练的最高境界通常是返璞归真,只有
半吊子的人才叶公好龙。因此,重要的并不是一个人积累了多少墨守成规的知识,而是如何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
到实际中。“实用”绝对比“招式”重要。
学习规则,遵守规则,然后将规则融会于心。简言之,进入一种模式而不受制于它,遵守规则,以达到从心所欲
而不逾矩。
我的截拳道弟子们,请谨记这一点:所有固定的套路都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真理隐藏在所有的固定套路之外。
水可以放入碗中成为碗的形状,放入杯中成为杯之形,它是如此地具有柔顺性、适应性、协调性!
自由阶段最主要的含义是:所有的方法都成为他的方法,而不拘束于其一。
3.2 截拳道:走向自我解放之道
在此文的开头,最好让我引用一则禅宗的故事:一位非常有学问的人去拜访一位禅师,请教关于禅的问题。禅师
说话时,有学问的人经常打断他,“我们也知道这些事”,诸如此类。最终禅师停止了谈话,开始为客人上茶。
只见禅师把客人的杯子倒得满满的。“茶杯满了,不要再倒了。”有学问的人忍不住说。“是的,我知道。”
禅师回答说,“除非你先空出你的杯子来,否则你怎么品茶呢?”我希望我的武林同行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阅读
这个故事,将先入为主的偏见和结论置之一旁。这种行为内部有一种解放的力量——毕竟茶杯的用处在于它的空。
真实的观察,只有在放弃形式之后才可以获得;真正的表达自由,也只有在制度以外才能发生。
假如有几个人刚刚目击了一场搏击,而这几个人所受的实战训练的套路又不尽相同。我敢肯定事后,我们会从不
同人的口中听到不同的演绎。其结果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没有人能看到一场搏击的绝对真相,因为自身条件的限
制,不同的人对这场搏击会有不同的解释,不同的人还会从拳击、摔跤、空手道、柔道及中国功夫等不同的角度
出发,所受的训练方法不同,见解也有差异。每个人的好恶不同,也会导致他们所描述的搏击情形是片面的,而
不是整体的情形。就搏击本身而言,它是纯粹的,不受你描述的各种条件的制约,不管是中国的习武者,韩国的
习武者还是其他类型的习武者。真实的观察,只有在放弃形式之后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表达自由,也只有在制度
以外才能发生。
什么是截拳道?坦白地讲,我没有发明一种新的招式,或者说,我只是综合和修正了以前的一些招式,即对已有
的明显套路和法则作了调整。截拳道并不是一种特殊的制敌方式,加上一些信条和方法。它并不是从某一个角度,
而是从许多可能的角度观察实战。为了实现此目的,尽管截拳道采用了各种方法和手段,但它毕竟强调的是实效。
3.3 截拳道的终极源泉
启蒙
它是本真的自我,成为自我。现实性就存在于事物本质之中,这就是事物的本质性。因此,“本真”意味着
意义——从最初意义上看,它自由,不受依附、限制、偏见和复杂性的羁绊。
道德
它教导我们,一旦决定选择一条正确道路,就应该义无反顾。
哲学把生死置之度外(截拳道并不是为了伤害,而是生命向我们敞开其秘密的一种途径)。
格斗士总是一心一意,他眼里看到的只有一个目标:搏击。他既不瞻前,也不顾后。面对每一个动作,他需要
排除一切障碍——不管是情感上的、体力上的还是智力上的。
忘记输赢,忘记光荣和痛苦:让对手抓破你的皮肤,而你还击以重拳。让对手还击以重拳,而你打断他的骨头;
让对手打断你的骨头,而你要他的小命!不要想着安全地退却,义无反顾,视死如归。
不要让你的思维僵化,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理解这一情形。
不动心的顿悟可以摧毁幻想。“不动”意思是,不要被所见到的物体分心,不要停止思考。“一心一意”、
“泰然处之”。
流动的心灵——也就是“月印万川”——它既是动的,也是不动的。
动中有静,紧张中有放松,眼观六路而又镇定自若。既不刻意人为,又顺其自然;既不渴求,又不指望。简言之,
像婴儿一样天真无邪,同时拥有完全成熟心灵的计谋和最敏锐的智慧。
有意识地无意识,或者是无意识地有意识,是涅槃的秘诀。
哪里有绝对自由,哪里就有艺术。没有绝对自由,也就没有创造力。处于“无心”的状态也就是保持
“平常心”。由于你的自我意识或者是本我意识太明显地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反而干扰了你真实技艺水平的展现。
你应该摆脱这种好出风头的自我表现或自我意识。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就像此刻没有任何特殊的事情发生。
水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流动,但是水中的月亮却能保持宁静。虽然心灵能够应对万千局势,但最好还是以不变应
万变。
所学到的东西也就意味着失去的东西。你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应该被遗忘掉,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漂流在虚空的
世界里,无拘无束,安逸无虑。学习很重要,但不要成为其奴隶。总而言之,不要怀抱任何外在的、华而不实的
东西。要以心为主。
六种病症1.追求胜利的欲望;2.诉诸技术和计谋的欲望;3.把所学的全部向他人炫耀的欲望;4.威慑对手
的欲望;5.扮演消极角色的欲望;6.根除自身所有弊病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依附,“想要没有欲望”也是一种依附。因此,要摆脱这种困境,就需要摆脱积极和消极欲望的
束缚。换句话说,这种既“是”又“非”、似是而非的情况,从理性上来看是荒唐的,但是对于禅学来说就是
如此!
无论在走路还是休息,说话还是沉默,吃饭还是喝水时——都不要让自己懒惰,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此在”。
忽视现实,恪守形式(理论),只会使自己越陷越深,最终不可自拔,掉入樊笼。
按照自然的本性接受训练。
艺术从来就不是一种装饰,而是一种启蒙。换句话说,艺术是自由发挥的技巧。
无思:心灵应该不受外在世界的影响,在各种现象中毫无羁绊地自然而为。让心灵集中于一个焦点,保持警觉,
它能很快地通过直觉找到真理,真理无处不在,心灵必须从陈旧的习惯、偏见、受限制的思想过程甚至日常平庸
的思想中解放出来。
继续勇敢地前行吧!
3.4 主题
最终,我们应该做到“心无目标”。“心无目标”不仅仅意味着心中茫然无物。我们思考时不能只死死盯着一个
目标不放,精神在本质上是无形的,任何“物体”(目标)不能死卡在那儿。如果有东西卡在那儿的话,你的精
神能量就失去了平衡。你内在的活动变得痉挛,不能再像溪流的水一样自由流动。当能量倾斜时,一个方向的能
量太多,另外一个方向的能量太少。如果能量太多,它会溢出,而不能控制。缺乏能量的时候,养分就不充足,
心就会枯萎。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局势。当“心无目标”的状态占了上风(也就是心灵处于流动的
状态,虚“心”状态或者说平常心状态),精神别无他求,也不会朝一个方向倾斜。它超越了主体和客体的界限。
以”虚空”应对变化的环境,而不留踪迹。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至人用心如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
胜物而不伤。”像流进池塘的水一样,它总是随时准备再次流出。如果心灵是虚空的,自由地向一切事物敞开,
那么精神的能量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5 精湛的技艺
真正的技艺超越了任何特定形式的艺术。它衍生于掌握自我——通过训练所达到的一种能力是,心境宁静,
胸有成竹,完全与自己的节奏和环境保持和谐。只有在此刻,人才能真正了解自己。
4.3 生活:事物的整体性
主体和客体是一对互补物,像所有其他事物一样,它们是一个整体的两部分,相互促进。当我们握住中心时,
如果从旋转圆的中心看去,那么对等的两边便是一样的。我不是去经历某事,因为我本身就是经历。我不是某种
经历的主体,我就是那种经历的结果。我就是意识。除了我之外,别的都不是我,也不存在。
水中月水中月的意象可以用来比拟人类的体验。水是客体,月亮是主体。当没有水时,就没有水中月,反之
亦然。但当月亮升起时,水并不想去倒映月亮的影子,而即使最微小的水波涌出,月亮也并不想去反映这一变化。
因为月亮并不是有意投射自己的影像,而水也不是故意反衬月亮的光辉。“月印万川”的景象是月亮和水共同作用
的结果,水展现了月亮的光辉,而月亮显示了水的清澈。
一个人并不是在某种概念或科学定义下生活。因为生活的真谛就简单地存在于生活之中。比如当你沉浸在欢乐
之中时,没有必要停下来考虑,自己能否获得更多的快乐,也不要自满于当前的欢愉,可能你只是希望自己是
快乐的,因为这说明你没有错过任何东西。
因为我们此时此刻就活着!
所以要想全心全意地过好生活的每一天,秘诀就是,生活就是生活本身。
4.4 刚柔并济
表面看来,刚和柔是对立的,但事实上,它们却是相互依赖的,并且相互补充成为一个整体。刚柔的意义本身
就是两者互为前提,形成了彼此,它们有了彼此才完整。
4.5 道家
《道德经》的基本观点就是无为状态下的自然主义。也就是说,不要采取任何不自然的行动。凡事要自发、
自然而为,即要顺从一切处于自然状态的事物,允许它们自发地转变。
简单的生活平淡无奇,不在乎利益,不耍小聪明,没有自私,也没有欲望,涤除玄览。这就是“大成若缺”和
“大盈若冲”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像光一样明亮,但并不晃眼。简而言之,这样的生活和谐统一,美满平静。
它持久,带给人启迪、和平以及长久的生命。
4.6 阴阳
功夫的目的就是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和自我保护。它的哲学是基于道、禅和《易经》而形成的——在逆境中让步,
能屈能伸,能够和谐地顺应对手的招式,而不是斗争或反抗。
4.7 放松身心
“放松”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要想看见它,只要有一种开放、自由的心境——自由自在地敞开心灵,
不受任何想法概念的羁绊。
只有我们停下来思考所有这一切东西,放松身心,我们才开始看清问题,发现问题。
4.10 苏格拉底
不需要在善和恶之间挣扎,而是要像水波一样,顺其自然。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熱度:
文章難度:
文章質量:
說明:系統根據文章的熱度、難度、質量自動認證,已認證的文章將參與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