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明代-4

貢獻者:小豆豆子 類別:简体中文 時間:2023-06-03 10:25:28 收藏數:57 評分:-1
返回上页 舉報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錯字
不过阁权虽重,而他们的官阶还是低,仍只五品。因此通常内阁大学士都由尚书兼。
这样一来,内阁学士地位虽不高,尚书地位是高的。同时也和宋代般,他们都有经筵
讲官。“经筵讲官”是教皇帝或太子读书的,那时皇室的老师。由曾任这些官职的人
来兼内阁大学士,自然和皇帝关系是既尊且亲了。所以明代的大学士(皇帝私人秘书)
以六部尚书(政府行政长官)和曾任经筵讲官(皇帝的老师)的来兼任,他们的地位
就尊严了。然而明朝大学士的官衔,却始终是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譬如兵
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之类;他的本官还是尚书,大学士还是一兼职。直到明代王国
,大学士还是一个五品官。不过上朝时,他以尚书身份而兼大学士,已经是站在其他
尚书的前面了。然照制度正轨论,他之所以尊,尊在其本官,不尊在其兼职。所以明
代内阁大学士,就官制论,绝对不能和汉、唐、宋时代的宰相地位相比论。
然而明代大学士,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因为一切
奏章政事,看祥批答,都要经他们手。太祖、成祖时代,皇帝自己处决事情,口头吩
咐大学士代笔,大学士自然只如一秘书。后来皇帝年轻不懂事,事事都要咨询大学士
意见;而且皇帝因于自己不懂事,也怕和大学士们常见面;内外一应章奏,先由大学
士看过,那一张小签条,写出他们意见,附贴在公事上,送进宫里,再由皇帝细阅决
定。这在当时叫做“条旨”,就是向皇帝分条供献意见的意思。又称“票拟”,是说
用一个小条子(即票)拟具意见,送皇帝斟酌。待皇帝自己看过,拿这条子撕了,亲
用红笔批下,名为“批红”,亦称“朱批”。批好拿出去,这便是正式的谕旨。
在唐代,一切政令由宰相拟定,送皇帝画勅。在宋代,是宰相向皇帝上剳子,先得皇
帝同意或批改,再正式拟旨。现在明代,则一切诏令皆出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替皇帝
私人帮忙,全部责任在皇帝。而皇帝失职,却并无办法,算只有给事中有时可以封驳
。给事中究竟是太小的官位,那能拗得过皇帝?所以明代制度,可以说是由皇帝独裁
了。不过碰到大事情,皇帝还是要到文华殿、武英殿来同那批大学士当门面商量;只
小事情不重要的由内阁写了条子送进皇宫给皇帝慢慢地批。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