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 第四章 续前章

貢獻者:末至 類別:简体中文 時間:2022-07-15 20:30:13 收藏數:1 評分:1
返回上页 舉報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錯字
不论情感对象与判断者有无关系,我们都可以通过别人与我们的情感是否一致来判断其行为是否合宜。
第一,当客观对象与我们自己或判断其情感的人没有任何关系时,如果对方与我们在情感方面完全一致,我
们就会欣然接纳并赞同他。但我们似乎并不应该给予其高度评价,除非他们还能进一步引导我们的情感,给我们
以启迪和领悟,我们才会觉得应该对其表示钦佩和赞扬。也就是说对方一定要拥有超越我们能力的有用性见地,
我们才能对其表示超出赞同的钦佩感。
第二,如果客观对象以某种特殊方式影响我们的判断,那么要使我们的判断与客观对象本身的有用性保持一致
,就非常不易。对于我们遭遇的不幸,同伴与我们在评价一幅画、一首诗或者一个哲学问题时所持的歧见,甚至在
讨论中我们还能找到乐趣,但我们却无法容忍同伴对我们苦难的漠视。
在以下情况中,旁观者会努力体会受害者的切身感受,理解所有的细节,并详尽描述同情得以产生的想象中的
处境的变化。尽管如此,旁观者还是难以完全体会当事人的激动心情。而当事人总是想获得旁观者更充分的同情,
并由此得到安慰。但他也只有将自己的激情降低到旁观者能够接受的程度才能真正得到这种安慰。旁观者也会意识
到同情感是建立在一定想象基础上的,所以它是变化不定的。旁观者和当事人之间的情感尽管不能完全协调,但通
过努力是能够达成一致的。
为达成一致,旁观者和当事人不要不停地换位思考,需要不断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观察对方的处境,体会对方
的感受。当事人也就能够更加冷静客观地审视自己的命运,抑制自己过度激情的情感。
因此,当事人无论多么烦躁,朋友的陪伴会让他逐渐恢复平静。因为同情的效应要求当事人 站在朋友的角度
去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但我们不会奢望从一个泛泛之交的人那里能获得朋友般的友情,更不会对陌生人寄予获
得同情的希望,相反,我们会在他们面前表现得异常沉着镇定。这不是我们故意伪装,而是我们会通过换位思考
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所以陌生人比朋友或熟人更能使我们平静下来。
因此,当我们的情绪难以抑制时,一定要通过交际和谈话来加以纾解,以此找回宁静平和的心态。离群索居的
人,即使他本性善良大度,也往往极少拥有平静安宁的心态。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熱度:
文章難度:
文章質量:
說明:系統根據文章的熱度、難度、質量自動認證,已認證的文章將參與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