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感情的一致性是我们用以判断别人行为是否合宜的标准

貢獻者:末至 類別:简体中文 時間:2022-07-12 10:40:24 收藏數:3 評分:0
返回上页 舉報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錯字
当旁观者的情绪体验与当事人完全一致时,他们会赞同和理解当事人,反之,旁观者则会认为当事人的原始激
情是不合时宜的。对于前者,我们说旁观者对当事人是同情的,而后者则不是。如果旁观者和当事人双方能以各
自的情感恰当地判断对方的情感的话,那么他们就能相互感染快乐的情绪,共同体会失望的悲伤,一起感受彼此
的快乐,承受彼此的悲伤。如果双方的情绪体验没有协同一致或者契合度存在距离的话,那么他们彼此就会产生
些许的不满。因为他们都是以自我的情感作为标准来判断对方的感情的。
如果我们赞同和信服别人的意见,我们就会对其加以采纳;我们之所以采纳这个意见,是因为我们赞同和信服
它。所谓赞同别人的意见也就意味着自己的与别人的意见一致。
有人可能会提出:赞同并不能代表同情或双方拥有一致的情感,但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赞同最终是建
立在同情和情绪一致的基础上的。比如我们和朋友共同分享一个笑话时,我们可能因为早已听过这个笑话或者因
为当时心情不佳而没有发笑,但我们会认为朋友们的笑声是合宜的,并不会对我们的情绪有所冒犯。
再比如我们偶遇一个刚刚经历丧父之痛的满脸愁容的陌生人,虽然我们满怀同情却不能赞同他的悲痛而基于些
许关心。因为我们不认识他和他的父亲,或者因为我们当时无暇想象他悲伤的种种可能的原因。但只要我们了解
情况后,一定会对表示深切的同情,而不会对其漠然置之。
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判断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感情流露是否得当,一是分析情感和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动
机之间的关系。由此我们就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言行是否合宜,并决定当事人是应该得到报答还是惩罚。
近年来,我们通常注意考察情感的产生的动机,但对动机产生的原因却较少关注。其实,若要正确判断某人的
行为,对二者不应偏废,这样我们做出的判断才能更符合科学。
我们只有通过移情来判断一个人的情感及其产生的原因是否相称,如果我们换位思考后发现自己与他的情感体
验一致,那么我们就会赞同他的情感,反之则不然。每个人都只能借助自己的官能去感受和体会别人的情绪。除
此之外,别无他途。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熱度:
文章難度:
文章質量:
說明:系統根據文章的熱度、難度、質量自動認證,已認證的文章將參與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