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上岸,现实哪有那么多“岸” 杨馨仪 来源:中国青年报

貢獻者:码字狂魔-孔乙己 類別:简体中文 時間:2024-12-18 11:11:15 收藏數:325 評分:0.5
返回上页 舉報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錯字
近年来,年轻人对优绩主义的讨论与反思,在舆论场上激起层层涟漪。
从带货主播提出“有时是不是该反思下自己,这么多年工资涨了没,工作是否真正用心了”的问题,
到拥有800万粉丝的网红“羊毛月”对“00后找不到工作”加以嘲讽,一系列事件,
引发社会各界对优绩主义及其背后单一成功观的审视。
优绩主义的核心理念是主张社会地位、权力及奖励应根据个人的能力、才智及努力来分配。
这种价值观之所以受到推崇与认可,是因为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确定感”:相信努力终将得到回报,
任何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实现社会阶层的提升。在教育领域,
优绩主义驱使学生全神贯注于激烈的考试竞争,其中分数和排名直接关联着“好学校”“好工作”的机会。
在这种确定的规则之下,人生似乎变成了一系列可逐一攻克的关卡,你我只需不断过关,
即可通往成功与幸福的彼岸。
然而,人人都想追求优秀,在竞争中取得胜利,最终的结果却一定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优绩主义的标准,
在筛选出一批“成功者”的同时,也给另一批人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以某些高校在校内宣传中以成绩划线,
将学生分为“分子”和“分母”为例,笔者身为大学生,看到类似的文章也不由想,如果我也被划为“分母”,
会是怎样的心情呢?类似这样的评价标准,固然能催人上进,但也预设了未能“上岸”者就是“溺水”,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很可能加剧年轻人的焦虑感。
许多对优绩主义持有怀疑态度的观点认为,一个人“优秀”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努力和天赋,
运气和环境的因素同样重要。人们越倾向于认为自己的成就全靠努力得来,
就越少有为成功感到谦卑或羞愧的理由。当外部条件无法发挥作用时,若人们坚信成功完全源自个人付出,
便会自然而然地将失败归咎于个人不够努力、不够勤奋。这不仅会让那些“失败者”承受大量压力,
即使作为“优胜者”,也不敢有丝毫松懈,毕竟,伴随竞争带来的成就感而来的是被超越的不安。
更何况,我们在每个人生阶段追求的“优秀”,未必能给更遥远的未来带来预期中的保障。高考进入名校,
未必能读上研究生;成功保研或考研,未必能找到好工作;找到了光鲜的工作,却踏入了职场竞争的围城之中……
我们总是追求“上岸”,可现实中哪有那么多“岸”可以上?说到底,并不存在一种单一、
绝对且理性的标准来全面评判一个人的能力。所谓的“上岸”,只是一种美好的主观愿望,
它并非真正的“抵达彼岸”,而只是暂时获得了成功。一旦环境变迁,潮流涌动,
就会发现依然需要寻找下一个稳定的落脚点。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我们只靠优绩主义自我驱动,
便很可能陷入巨大的迷茫与无助之中。
在比较中获得的确定性,往往也在比较中消失。被“上岸”的目标牵引的人生,终究需要构建自己的大陆。
说到底,人们的追求都有其合理性,重要的是如何让追求优绩之外的道路被看见、被包容。
或许正如桑德尔所言:“我们关于价值的分歧不仅仅涉及公平。这些分歧也涉及我们如何定义成功和失败、
赢和输——还关乎成功者对那些不如自己成功的人应该持有什么态度。”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
社会如何构建一个更为多元的评价体系,让个体去编织自己的人生,看见更丰富的可能。毕竟,对于年轻人而言,
前行不只是为了被认可,更重要的是在努力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杨馨仪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18日 03版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熱度:
文章難度:
文章質量:
認證文章
說明:系統根據文章的熱度、難度、質量自動認證,已認證的文章將參與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