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侠义小说到网络仙侠 ——中国文脉与武侠小说的当代价值

貢獻者:码字狂魔-孔乙己 類別:简体中文 時間:2024-08-21 09:13:51 收藏數:184 評分:0.5
返回上页 舉報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錯字
武侠小说是中国重要的小说文脉。自东汉末年《燕丹子》之后,中国的武侠小说创作就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古代的侠义小说、现当代的武侠小说和当下网络仙侠小说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发展序列。
中国武侠小说的影响力之所以至今强盛不衰,在于它在传统的承接中不断地创新,
呈现出具有鲜明文类特征的时代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彰显者
武侠小说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必然。
司马迁的《刺客列传》《游侠列传》和班固的《游侠传》等史学著作构造了中国侠文化的底色,信、勇、济、气、
隐是中国侠文化的内涵和中国侠客侠性、侠义、侠行的形态。汉之后,中国侠文化出史入文,
中国文学成为了中国侠文化的传承者和呈现者。
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侠文化裹挟着中国主流文化呈现于各种文学类型中,同样,
武侠小说的创作也成为了中国各种文化形态的载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心诚意,修齐治平;知行合一,致良知;言必信,
行必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不同时期的中国武侠小说中不同的人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追求和不同的文化形态,
然而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在中国武侠小说中占据主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武侠美学构造了特有的表现形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文化的君子之路,
与大侠的成侠之路相一致;非攻兼爱民为本,墨家文化的社会观体现出侠客们的兼济天下、扶弱济贫的侠客本色;
顺其自然、神气运行,道家文化的运行理念则演化为侠客超常武功的通关之路;消弭放下,慈悲为怀,
佛家思想的生死理念常常被视作为侠客侠行的至高境界……中国的武侠小说充分汲取了传统文化之精华,
打造成一套极具中华特色的侠文化体系。
武侠小说追求阅读市场最大化,没有读者,也就没有了武侠小说。
中国文化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形态,
但是源于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及其所呈现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中华武侠小说之所以生生不息、长盛不衰,就在于它彰扬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世俗文化、
世俗人群的主流人生价值观相一致,能够获得中国大众的文化共鸣。
在快意恩仇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了中国武侠小说的文化标识和表现形态,
表现出跨越时代的独特的魅力。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武侠小说在当今中国影响最大的人物是民国初年出现的大侠霍元甲。关于霍元甲,
最为完整记录和最为形象的描述来自于1923年出版的平江不肖生创作的武侠小说《近代侠义英雄传》。
霍元甲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做了两件事,一是用中国传统拳术迷踪艺与多国大力士打擂台;二是创建了中华精武会,
担任首届总教习。晚清以来,中国一直被洋人所欺负,
此时一个用中国传统武术绝技的中国人向飞扬跋扈的洋人挑战,并能够战胜之,使得国人的眼睛一亮,精神一振,
怎么能不激动人心!在中国广大民众看来,霍元甲与外国大力士打擂台是中国人敢于拼搏,
霍元甲对获取胜利的追求是为了国家奋起。
霍元甲形象表现的是中华精神,影响力至今不衰。中华武术产生于冷兵器时代,如何在热兵器时代产生作用,
霍元甲等人提出将中华武术用作为全民健身的技艺,并付诸实践。1909年,
在中华精武会成立10周年的纪念集出版之际,孙中山曾为之作序,
对霍元甲等人将中华武术作为全民健身之技艺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华崛起、全民健身,
霍元甲形象为中华侠文化构建了最重要的时代价值,那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现代侠义精神中注入新内涵的是金庸。他将民族融合、民本民安的追求融入进侠义精神。
中国武侠小说自清之后,一直有汉族中心的观念。金庸最初的小说《书剑恩仇录》也是如此。
从第二部小说《碧血剑》开始,金庸打破了汉族中心论,将民族融合、民本民安视作大侠们追求的社会目标。
不是某一个种族为核心,而是中华各民族的平等融合,不是某一个朝廷的争胜,而是老百姓生活的宁静和平安。
这样的侠义精神在萧峰、令狐冲,甚至是韦小宝形象中都有鲜明的表现。金庸小说开辟了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现代侠义精神的新境界。
霍元甲形象和金庸小说的民本论的产生都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变革中侠义精神的变革和提升。
数千年来中国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不变的是侠义人格。真正的大侠首先要能辨别是非、认清真伪,并对善者、
弱者产生同情心。一个没有辨别是非、善恶的人没有能力做大侠,一个没有社会冷暖感知的人没有动力做大侠。
其次是乐于奉献,对邪恶之人、丑恶之事敢于出手,对备受欺凌的弱小人物、不平之事给予关注和支持,
除暴安良,扶弱济贫,赴士厄困,千里赡急。再次是隐逸,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这样的侠义人格可称之伟大,
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品格。
国强、民安、侠义,可称之为大侠,反之就是魔,就是邪。这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原则,并形成为武侠传统。
江湖世界与中国故事
1998年金庸与池田大作进行了多次对话。在对话中两位大师论及中国武侠小说时,
都高度赞扬中国武侠小说所表现出来的非凡的想象力。确实,想象力是武侠小说的美学核心。没有想象力,
武侠小说就萎靡无力、黯然失色。
武侠小说的想象力最突出地表现在江湖世界的构造。江湖世界既有人间的烟火气,又有神怪的神灵气,
一边联结百姓的生活,而接地气,一边联结着神灵,而通灵界。在江湖世界中叙述故事,既有人间的悲欢离合,
又有超凡脱俗别样境界。同样在江湖世界中,成侠、成魔,一切不可思议皆有可能,似乎都能合理地存在。
打造出一个有别于人间世界和神灵世界的江湖空间是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贡献,
它最初形成于平江不肖生1923年创作的《江湖奇侠传》。武侠小说之所以为很多人喜欢,
就在于它可以使人在脑洞大开中获取新奇,在别一样的境界中获取到别一样的美学享受。
武侠小说是模式小说,不外乎复仇、行侠、争霸、夺宝和情变等等。将这些模式捏合起来,看上去就是武侠小说,
但是仅是这些模式,小说情节结构一定散乱和冗长。然而,剥离了这些模式,也就不是武侠小说,
因为它们是武侠小说的标识。
如何将这些武侠模式具有逻辑性地合理呈现,一直是中国武侠小说作家们所探索的创作之路。“五四”
新文学所展现的人的文学创作理念,给予了中国现当代武侠小说作家很多启发和借鉴。上世纪40年代,白羽、
王度庐将人性、人情贯穿于各类武侠小说模式中,使得武侠小说有了生命力。金庸创造了成长模式,将人生、
人性作为小说情节的贯穿线索,统领着武侠小说的各种模块,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彰显中完成人格设定。
在武侠情节中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金庸小说打造出相当完美的武侠美学系统,
其影响力一直辐射在当下中国网络玄幻小说的创作中。
阅读优秀的武侠小说常常欢喜于其中的生活知识的描述,常常折服于其中揭示的人生启蒙。
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写生活知识和人生哲理是武侠小说创作的一个传统。
平江不肖生在《江湖奇侠传》中写了草莽江湖中的拳理人格;白羽在小说中写江湖世界的秘珍规矩;
王度庐在小说中写了江湖人的自卑、自怜。金庸小说中不仅知识丰富,而且趣味盎然,韵味隽永。
他将生活知识与人生人性相连,将武术与学术、艺术打通,在规律的追寻和展示中启迪人生。既形而上,
又形而下,这是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喜欢金庸小说的重要原因。
小说说到底还是要讲故事,这是语言艺术的根本属性。没有好看的故事,就没有多少人阅读,就没有社会影响力。
优秀的武侠小说讲述的是中国故事,充满了家乡的味道。
大传奇中展现东方文化密码
中国武侠小说在清末民初之际随着大量劳工和商人走向海外,最初出海的是中国古代侠义小说,
后来扩及到民国武侠小说。与这些随身阅读互相流转的状态不同,
海外有意识地翻译传播武侠小说还是在金庸小说流行之时。金庸小说是外译规模最大,
流行也最广的中国武侠小说。在金庸小说的外译带动下,中国当代武侠小说开始大规模地走向海外,卧龙生、
梁羽生、古龙等人作品的外译都成规模。当下中国武侠小说外译的主要作品是网络玄幻小说,且发展迅速,
势头迅猛。
在大传奇中向世界呈现了大中华的文化、大中华的历史和大中华的地大物博,
中国武侠小说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东南亚地区中的很多国家也有侠义小说的创作传统,但是格局之大、
气象之弘、风格之美,都无法与中国武侠小说相比。
中国武侠小说的流行也激发了东南亚很多国家侠义小说的创作热潮,但是不论怎样本土化,
这些国家的侠义小说都有中国武侠小说的影子,很多小说干脆就以中国作为背景进行本土化的侠义想象。
大中华就是东方文化的源泉和中心,在武侠小说海外传播中得以完美地体现。
中国的武侠小说在英语世界中常常被看成“东方魔戒”,吸引读者更多的是东方文化。什么是周天、劫运,
什么是天道、仙道、人道,如何气脉运转,打通经脉,
在英语世界的读者来看这就是东方的生命哲学的根蒂和神秘的东方文化密码。金庸小说之后,
中国网络仙侠小说成为当下中国武侠小说在英语世界中翻译和传播的主流文类,
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塑造仙侠的小说有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气息,展示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奥秘。
【作者汤哲声为苏州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武侠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基础类重点项目“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与大事记整理研究”
(批准号:20AZW019)阶段性成果。】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熱度:
文章難度:
文章質量:
說明:系統根據文章的熱度、難度、質量自動認證,已認證的文章將參與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