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才?

貢獻者:蓝雪蝶 類別:简体中文 時間:2018-12-03 09:20:23 收藏數:33 評分:-0.5
返回上页 舉報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錯字
什么是人才?
答案似乎显而易见,但其实并不好回答。
去年以来,多个城市出台政策吸引人才,标准是按学历及年龄来划分的,大致来说,本科及以上,
年龄不超过45岁,所有城市都视为人才。这种政策后来在新闻中不多见了,可能观感不太好吧。
“受过好教育的年轻人,就是人才”,这种标准,它到底对不对呢?
肯定是对的。而且是人人知道的人才标准,有时甚至是唯一的人才标准。某种程度上,
我也认为需要一个简单粗暴的标准,它站在概率这边,受过好教育的年轻人,能做事的概率大。
但被这种标准锁死,以为不符合标准的都不是人才,那也非常浪费人才资源。你是一个老板,
一个员工的能力非常符合你的预期,甚至超预期,你就不会在乎他的文凭与年龄。而一个文凭很高
的年轻人,事实证明是个笨蛋,败事有余,你也会解雇他。在实践的层面,人才的标准是“有价值,被需要”。
城市会抢人才,当然是知道,没有人才的净流入,城市没有未来。同样一个行政级别的城市,
市长的官一样大,但管理100万人与1000万人,实际的重要性可能相差百倍。
如果有人是文盲半文盲,生活无法自理,那肯定不符合“受过好教育的年轻人”人才标准,
那是否符合“有价值,被需要”这个人才标准呢?
有的。称人才可能奇怪,但可能是城市最爱的人。这类人就是小学生。城市迁入一个小学生,
之后就是一个家庭迁入。这个家庭里,“受过好教育的年轻人”也一并迁入了。
为准确统计人口变迁,人们找到一个好指标:人口流动中,小学生数量变化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地产研究者刘晓博认为,全国小学入学率接近100%,而且小学生数量是“数人头”数出来的,
不是抽样调查出来的,更不是估计出来的。因此,小学生数量变化与城市吸引力变化关系密切。
2016年6月,《第一财经日报》以此为依据,对过去7年33个主要城市的小学生数量变动情况做了
统计,结果符合人们对经济发展的印象:深圳、郑州、上海总增量均在20万以上。从增速来看,
厦门、深圳增长最快。而东北的大连、哈尔滨、长春则下降明显,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7年间,厦门是小学在校生增长最快的城市,达到了58.29%,之所以单说厦门,那是因为厦门
学位与师资的增长,已经满足不了小学生的增长。即使父母有房产,因为积分不够,孩子无书可读
的例子,并不少见,这些家庭只好离开厦门。这种矛盾不解决,城市可能就会错过吸引人才的机遇。
但是解决又不容易,仗着城市比较优越,硬抢别人年富力强的教师,观感太差,也不会被允许,并非长久之策。
前几天,厦门出台了一个非常聪明的政策: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退休教师,即“银发教师”,
正式聘用的每月可享受8000元至12000元不等的补贴。
招聘的是退休教师,所以并无挖墙角的嫌疑。而教师这类智力劳动者,在他们退休时,
往往处于职业巅峰状态,再高效工作10年以上,完全没有问题,但以传统的人才标准,
却在退休年龄到达时,将他们强行驱离职场,不再认为他们是人才,而智力劳动者离开工作,
停止知识更新,几年后,确实也就不是人才了,甚至会加速衰老,这是巨大的浪费。
厦门的“银发教师”计划,可以说是重新定义了人才,利用了原本浪费的资源。
这个政策制定者,值得脱帽致敬。可以想见,这政策可能将被迅速模仿,除了教师,
其他智力劳动者,也会被经济发达地区视为人才引入,老年人的价值将大大提升,
城市的发展,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一步一步增加人的价值,城市化,是很美妙的事。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熱度:
文章難度:
文章質量:
說明:系統根據文章的熱度、難度、質量自動認證,已認證的文章將參與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