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哄抢事件为何集中发生在河南

貢獻者:风的过往(双拼自然码) 類別:简体中文 時間:2023-12-04 12:21:34 收藏數:29 評分:0
返回上页 舉報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錯字
近日,河南周口种植户药材遭上百村民哄抢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
实际上,类似事件在农村地区多有发生,此前就有村民哄抢玉米地的情况。
基层干部在通报相关事件的时候极力淡化“偷抢”的字眼。
为什么这些村民不觉得哄抢有什么问题?如何理解当地基层干部的做法?种植大户该怎么面对村民的行为?
腾讯新闻知识万象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褚庆宜分享他的观察和思考。
以下是他的自述。
为什么关注农村哄抢偷拿问题?
我主要做农村社会变迁方面的研究,
“农业农村农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要往何处去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之所以会关注到哄抢偷拿的现象,是因为这直接关涉到我国农业的稳定化转型问题。
我国的农业转型不仅是生产方式的机械化率提升、相应的生产技术革新,
还要考虑农业转型过程中仍在农村生活的大多数农民的利益。
调研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村民哄抢行为发生在2019年的夏天。
当时在和一名大户交流时,他给我分享了一部分当地农民哄抢大户所种土豆的视频和照片。
从视频和照片中可以看到,地里面站满了弯身刨土捡拾的农民,
警车被淹没于其中,收获的过程处于完全失序的状态。
通过这些音频材料以及大户的介绍,
我开始意识到新闻中所展现的农民哄抢现象并非人为炒作,也让我惊呼农村社会的复杂与独特。
为什么是河南?
类似哄抢行为每年都会在各地的农村地区出现,我们每年也都会看到各地相关报道。
最近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的几起河南农民哄抢事件,仅仅是其他地区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这一类事件的代表。
河南显得如此突出,与当地的人地关系紧张高度相关。
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每年粮食供给量位列全国第二,这也直接制约了河南大多数地区的二三产业发展。
同时,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三的大省。在本地就业机会稀缺、生计来源渠道非常有限的情况下,
土地、农业或粮食对于当地的农民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名来自东北地区的大户感叹道:“这边的老人过得真的很仔细,连地边那一小点地都要种上。
机械收完之后,那些走路都不利索的老头、老太还要去翻捡。这在我们东北完全不会有。”
“农民只有群胆,没有孤胆”
这些哄抢行为大多发生在大户使用机械收割的过程中或者机械收割完毕后,
周边地区的农户由捡拾转变为哄抢。这些哄抢行为普遍具有很明显的群体性特征,
跟风、随大流、“法不责众”“便宜不占白不占”“吃大户”的心态显露无疑。
笔者在访谈多地的大户时,其均表示哄抢事件的出现,
往往是由最开始几名规则突破者带动起来,周边围观村民迅速跟风导致的。
“大多数农民只有群胆,没有孤胆。一群人里面总有几个胆大、不守规矩的,
他们违规的行为一旦没有被及时制止,周边村庄的农户就会很快跟随,
几分钟的时间地里面就会站满人。那时候再去管就晚了,报警也没有用。”
事后这些跟风的农户也觉得自己不是在偷,有的农户会说:“我不知道,
我是看到大家都上地里面捡了,以为放开了,所以才加入的。
我只是闲了,跟着捡捡,你看我捡了半天也只捡了这些,我可没有去抢。”
资本下乡与农村“闲人”
根据多地调研可以发现,这些哄抢行为的出现与当前各地均在快速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经营的进程高度相关。
前些年大量工商资本纷纷下乡流转土地,这也在客观上加速了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
从而导致农村社会中原本依靠人情关系来进行自发的及相对缓慢的土地流转行为,
受到市场力量的影响而逐渐消失,也导致农户对土地的掌控度降低。
在土地快速流转的情况下,大多数地区缺乏吸纳农村中那些五六十岁、甚至是六七十岁劳动力的就业空间与机会。
而且随着机械化的推进,规模经营过程中对于临时雇工的需求大大降低。
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户很难获得工作机会。这便造成农村社会中出现了很大一批“闲人”。
一名大户表示:“我们这边是农业大县,基本没有什么工业,就近就业机会很少,
大多数年轻人都是跨省打工的,更别说那些还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了。
把地流转出去之后。他们真的就成了闲人,没事干,
三五成群结伴去围观和等候大户收割成了周边十几公里内老年人都非常喜欢干的事。”
一名乡镇干部表示,“我们这边一直都有去地里捡粮食的惯例,这几十年来一直都有。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传统,我觉得可以从现在农村中老年人心理来看。
作为本地人,我更能体会老人们对于粮食如此重视的心理。
对于老一辈村民而言,他们对河南大饥荒、三年自然灾害都有着深刻印象。
我们这边基本都没有山林,都是靠非常有限的耕地来生活,这些灾害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这种灾害后的心理创伤一直都还在。可能你去问他们,他们只会说有粮不慌、粮食扔在地里面可惜了。
其实这背后反映的就是他们心里面的不安全感,这是我们这些年轻人难以体会到的感受。
所以我们这边对于去捡大户地块的粮食,偷偷去掰几棒子玉米的行为都觉得很正常,
也不觉得是多大的问题,更不会涉及对这个人人品的评判。”
农民怎么看?
很多农户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道德上的问题,更不会认为偷拿大户的东西属于违法行为了。
笔者在与数名农户交流时,其大多会表示:“自己没事干,找个事情干干,
消磨时间,也是一种娱乐,也不是说要想着去捡很多回去。
大户地块多,捡拾不及时,也捡拾不完,让花生或玉米剩在地里浪费。”
而且农户普遍认为:“大户拿到了政府补贴、项目,去偷拿点也是应当的。”
“去偷点大户的粮食不算是偷,而且大多都是老年人去,也偷不了太多。
虽然知道是谁去偷了,但也不会觉得这个人人品有什么问题。大户的地多,偷那点不算什么,影响不大。”
由此可见,对于去偷拿或捡拾大户农产品的行为,在农村社会中有着一套自我合理化的解释逻辑,
在这些话语包装、解释以及行为认知下,
由捡拾变为哄抢大户的行为自然不会被认为是一件严重违反道德伦理的事情。
种田大户怎么看?
大户认为,一方面,在收割过程中,机器收割都会有一定数量的粮食会遗落在田里。
如当前用花生机械收一亩花生,遗留在地里面的花生也有二十多斤,一斤四五元的话,
也是不少的收益。所以多数大户都是要雇人去捡拾一遍,然后才会放开给周边农户捡拾。
因此,在大户看来,没有经过允许就去地里面捡拾就是抢。
另一方面,在机械收割或旋地过程便下地去捡拾,很容易造成机械难以作业,
很影响作业效率,而且还会造成机械伤人的危险。
一名种植近两百亩地的农户如是说:“现在收玉米、花生的时候最怕的事情就是农户不听劝阻到地里面去捡。
上地的都是老人,有的耳朵背、行动反应也很慢,我们开着大机器有时完全看不到车后或者玉米地里面的情况,
这很容易造成机械伤人。我们这周边每年都会出现这个现象,前几年还有一个老人手被卷到收割机里面了。
这种事情一旦发生我们就完了,种这点地赚的都不够赔的。
这种事情不能说万一,万分之一的可能性都要坚决杜绝了。”
地方干部怎么看?
就目前的几次事件发生情况看,对于事件的描述以及评判,
大多都是站在大户的立场和维护私人财产权益的法律法规的视角展开。
地方相关声明则多是立足于当地的社会文化认知、地方社会普遍认同的行为规则角度分析,
其更多强调的是乡村社会内所惯用和遵循的一套非正式社会规范。
而且这些哄抢事件基本上都是在大户使用机械收割一遍之后发生的,
周边农户并非是在大户完全没有收割的情况下便下地捡拾。
在地方声明的解释逻辑中,农户提前下地捡拾,只是违反了大户定的规则。
并且每名农户捡拾的量都不是很大。从道义、情理层面上看,农户的这些行为便不是违法哄抢,
而更多是一种爱惜粮食的捡拾行为。这便造成外界社会大众的不解。
从本质上而言,这两者均有自己的道理和解释逻辑,
这背后体现的是当前普适性的正式制度规范与地方社会中仍然保有一定生命力的非正式社会规范之间存在张力。
对于此,一名基层干部有如此评价:“目前很多农村老人对于偷拿的行为都没有很强的羞耻感,
不觉得那个问题很严重。我前段时间便处理过一件老人偷拿超市商品的事。
这名老人的子女都很有钱,上千万都有,但老人还去超市去偷小东西。
被店家发现了,拍视频发到网上去了。子女看到感到很羞愧,但老人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这就是文化或者是认知上的差异,这些没有接受过教育或者极少外出的老人,
他们认同的是农村社会内那一套逻辑。
他们不像我们这些年轻人那样经过教育已经接受了国家法律法规那一套评判标准,
去偷拿一些东西在他们看来问题不大。”
农村哄抢问题能解决吗?
这类事件最近在网上不断引发舆情,似乎给社会大众营造出当地普遍存在哄抢事件的错觉。
其实从笔者最近实地调研观察以及其余地区的调研经验上看,这类无法控制秩序的哄抢事件并不是如此普遍。
而且,目前面临被哄抢风险较大的资本,大多是一些外来的工商资本。
这些资本大多是以追求短期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其对于农业生产管理的经验也相当欠缺,
进而导致这类大户难以兼顾乡村社会内的人情互动逻辑,进而陷入到与地方社会互动不畅的困境中。
根据多地调研经验发现,在当地坚持了多年的种地大户,其在规模经营方面种植管理经验和能力也得以提升。
一些大户尤其是本土大户会根据自身流转地块集中或分散、
距离人口稠密村庄远近以及地方社会风气等各方面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的一套管理办法。
一些地区的大户在面对地方农户围观、提前进入地块捡拾的行为也逐步理出一套管理应对方法。
如在收割前便向周边村民讲清楚规则,让周边的老百姓清楚何时才能够进入地块捡拾,
并动员村干部或者当地有一定威望的村民协助维持秩序。收割过程中,一视同仁、坚决执行。
对于开始尝试违反规则的少数农户进行及时的制止,直接以严厉批评甚至是以报警、罚款的形式进行处理,
做到杀鸡儆猴,将哄抢行为出现的趋势压制在萌芽状态中。
比如为了避免误会,大户还专门给自己工作人员制定了统一的工作制服,将民众与工作人员进行区分,
防止因为将在地里捡拾的工作人员错当普通村民而提前跟风进入的情况。
还有一些大户尝试建立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模式,
让流转土地的该小组成员去捡拾机械收割后地块中遗留的农作物,
进而让流转了土地的各个小组都参与到帮助大户维持收割秩序的过程中,降低了哄抢或偷拿行为出现的概率。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熱度:
文章難度:
文章質量:
說明:系統根據文章的熱度、難度、質量自動認證,已認證的文章將參與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