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德文:干部和群众对基层工作的认知,有极大差异

貢獻者:蜜饯儿 類別:简体中文 時間:2023-09-07 13:19:13 收藏數:21 評分:0
返回上页 舉報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錯字
现如今,我们的制度对官员是有较高要求的,这是好事。事实上,正因为有严要求,我们的干部在关键时刻才能经
受考验。在疫情、汛期等紧要关头,都有大批干部敢担当敢作为,甚至还为此付出了生命。
也正是因为有严要求,我们才能把少数害群之马识别出来。让那些“贪官”、“太平官”不得安心,是绝大多数基
层干部的共同诉求。让所有的官员都受到约束,不得乱作为,也是制度要求——公权力必须受到有效制约,这是基
本规则。

但有些要求确实已经走向反面了,不仅不利于发挥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还影响了其正常履职。基层正在出现不可思
议,却实实在在发生的“官不聊生”现象。比如:
——“白加黑,五加二”。
这在相当一段时期,被社会上当成是一个正面现象来宣传。这本来是一个高标准,非常态,现如今却成为相当多部
门和各级政府的基本要求,常态化工作状态了。
加班加点不是不要,但也要考虑有没有必要。比如,各级领导和普通干部都保持24小时不关机,这种要求虽然高
,却也有合理性,毕竟要防意外。在重大、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全员上阵、加班加点,大家也理解。
但很多单位,不管有没有大事,加班是常态。领导不下班,下属就不能下班,“陪班”成了常态。不管是不是应急
部门,都要求24小时值班。有些部门,因为地位比较高,自认为对干部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就自然而然地觉得
应该比别的部门忙,要通过加班来显示部门的特殊性。——八小时之外健康生活。
管好八小时之外,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很多事情,管着管着就变了味。有些娱乐场所,干部不能去;有些聚会,干
部也不能参加。哪怕这些场所再合法合规,这些聚会再普通不过,那也不行。
一些地方的纪委时不时出台一些规定,抓小圈子聚会、抓吃喝风等问题,其意图本是通过正作风来解决可能存在的
不正之风问题。但通常情况下,只能抓一定级别以下的干部、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场合抓一下。
领导干部也要和自己的家人朋友聚会,也有不少工作宴请,表面上真是违规或顶风作案,但实际上又情有可原,真
抓了,这时候处理还是不处理?很是尴尬。于是,一个本来是针对极少数人正风纪的措施,变成了“扰民”。
——正常假期无保障。
休假和度假,很多基层干部都忘了有这回事;尤其是担任了一定领导职位的干部,基本上和假期绝缘了。过去几年
,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基层处于临战状态,原则上不出本地、不休假,倒也是情有可原。
但越来越多的地方,把这种临战状态常规化了。这倒不是有什么明确的制度规定,但一些请假制度,比如要层层审
批,还要主要领导亲自批,就足以让想请假的人知难而退。除非是有充分理由,否则,哪怕是自己的权利,也不能
主张,就怕给领导留下不好印象。
有位乡镇党委书记说,他已经好几年没回老家过年看望老父老母了,今年春节,县委书记主动提出来,让其春节放
假回去几天,他真是感动得想掉眼泪。
有些地方的基层工作因为有重要任务,经常加班加点,一些有家庭任务的干部,哪怕是被提拔了,也不去,最后落
了一个组织处分。
主动节制自己的生活,已经是很多基层干部的自觉行为。比如,很多基层干部在进入一些重要部门之前,就已经考
虑好了加班加点。夫妻中只要有一位进入这些单位,则必定要牺牲另一位的事业,这样孩子才有人带、老人才能照
顾。
有些基层领导,也在主动节制自己的八小时之外生活。但凡是对自己有点要求的,也有一定上进心的基层领导,绝
不出现在娱乐场所,哪怕是工作需要,也会让合适的副职出面,自己则象征性出席一下就退出了。
以至于,一些年轻的选调生出身,或是从上级机关下派到基层领导,不太容易和同事们一起吃吃喝喝,融为一体。
由于有一定权力,但施政的环境又不熟悉,不少干部都害怕一不小心被人抓住把柄,前途尽毁。有位从省级机关到
地方担任领导职位的基层干部,实在是受不了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干脆辞职跳槽到国企上班去了。二
有些基层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充满了无意义感、折腾感,时时处处都在考虑逃避和自保,实在是制度的意外。
一方面,干部被围猎的风险确实在加大,不慎重还真不行。很多基层领导都说,哪怕是掌握一丁点的权力,都有履
职风险,如不小心谨慎,被人挖坑了都不知道。
比如,某分管国土规划的副镇长,因工作关系,有一次和辖区某村书记一起喝酒,在村书记提供的文件上签字了,
导致该村的一个违章建筑获得了合法手续。事后追查,该副镇长承担了刑事责任。
一个领导,只要有一丁点爱好,有所图的利益相关者肯定就会盯上。有不少基层领导坦言,“围猎”手段实在是多
,也足够隐蔽。很多基层干部,在还没当领导的时候,利益相关者就已经看准了其前途,“放长线钓大鱼”,自己
被围猎了还不知道。
另一方面,基层治理生态也在改变,履职越来越难,越来越被动,压力也越来越大。基层流行三个顺口溜,很是能
说明基层生态的变化: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这句话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基层流行,说的是部门与属地政府之间的关系。它一方面揭示的是乡镇任务多而杂,
责任也大,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乡镇的重要性。上级职能部门的各项工作落实,离不开乡镇党委政府的协调、落实和
配合。
那个时候的乡镇,虽然处于压力型体制中,得承担各种层层分解的任务,完成指标考核。但总体上有自主权,能够
正确决定自己的工作秩序,对职能部门还有一定的讨价还价能力。
如今看来,八九十年代的乡镇,可能是乡镇干部的黄金时期。
——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
最近十年来,“钉钉子”“抓落实”的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上级的督察、检查不断加大,“清单制”、倒排工期
、攻坚作战等工程管理和军事斗争的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基层治理中。
基层是一根钉子,被上级各部门捶打。通过各个领导小组来高位推动某项具体工作,通过动员基层、运动各方面完
成任务,逐渐代替了常规工作法。
在这种情况下,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的关系在颠倒,属地政府主要是在落实职能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和项目,随时
接受其检查督察。当然,职能部门也基本上不存在请求属地“协调”的情况了。
——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
最近几年,监督下乡是一个显著现象,国家对基层的合规化要求在不断提高。但基层的实际往往又不一定能满足合
规要求,导致基层总是被问责,监督是把刀,基层得伸头。
很多情况下,基层是以“属地责任”的名义被问责的。在“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的体重中,职能部门已经成
功地将自己的责任甩给属地政府了,它们往往不再具体承担某项任务,而是专门督促和检查、考核基层完成任务的
情况。
因此,看上去事权下放了,但责任也下放了。哪怕是“权责一致”,但基层其实并不想要哪件事。何况,很多时候
权责并不一致。比如,职能部门可能只下放事权,但核心的审批权并不下放,导致基层没办法把事情做好,但根据
职责匹配的原则,基层承担责任似乎又是合情合理的。于是,基层为了被问责,哪怕是不断被锤打也愿意,上面只
要有要求,下面就有反应——倒不一定是为了有什么结果,而仅仅是为了避责的需要。

客观上,干部很忙,一部分是源自于一种不正常的组织文化,但很大原因还是源自于当前基层治理生态的变化。
任何一件事,只要引起了社会反响,上级有指示,就得连夜整改,连夜出结果,基层肯定不能掉以轻心。
也就是说,一种“应急”“防万一”的工作机制,已经常规化了。过去,应急和常规是两种工作状态,两种工作机
制,但现如今,这两种机制已经界限模糊。以至于,基层只能疲于应付上面一个又一个指示,很难根据实际自主决
定工作秩序,没有自主调节、劳逸结合的空间。
哪怕是指示不多,基层的主要工作也是防意外,“不出事逻辑”贯彻到了所有工作中。哪怕是那些争先创优的地方
,有积极向上的氛围,其底层逻辑也是“不出事”。因为,只要“出事”,做得再好也是白搭。
而对于普通地方而言,“不出事”就更是明显。很多地方的工作目标是不显山不露水,既不要最好,也不要最后,
中间最好。只有在中间,上级才不会有太多关注,基层才能有一定的调节空间。
久而久之,基层领导和基层干部都谨小慎微,但凡是上面有个通知,不管合不合理,还是遵照执行的好,哪怕是涉
及到自己的八小时之外,也尽量遵守。管好干部的八小时之外,让其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在一些年轻领导干
部里获得了认可。
总归而言,“基层”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基层干部和群众混在一起,基层组织也和基层社会
混在一起,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是好是坏一清二楚。但如今的基层,干部是干部,群众是群众;组织是组织,社会
是社会,中间总是隔了一层。
干部和群众对基层工作的认知,有极大差异。干部觉得自己很忙,群众不理解;群众觉得自己总见不着干部,干部
在尸位素餐。其实,两者都有道理,这是基层生态的一体两面。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熱度:
文章難度:
文章質量:
說明:系統根據文章的熱度、難度、質量自動認證,已認證的文章將參與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