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成长之路-先专后延

貢獻者:白色的玉 類別:简体中文 時間:2023-05-31 11:25:15 收藏數:32 評分:0
返回上页 舉報此文章
请选择举报理由:




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錯字
第一,只看一个专业的书。 其他不要看。
第二,拒绝非专业的书。
第三,不要听知乎上那些扯淡的大师给你扯淡。
对多数人而言,书读的越多,越胆小,越没主见。
你一定要记住,你就是你自己,先要生存下来。
那些所谓的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其实跟普通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而且,因为你压根没有相应的实践体验,其实你
不会理解,反而可能会被他人的话左右。
你就专心做一件事,就行了。
千万不要相信这样的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句话,放古代,有用。因为万卷不离其宗,同样的一句话,正着说反着说各种说。
但是,放现代社会,绝对不可以。
你想获得世俗的成功:
第一,一定不能多读书。因为书多即杂,概念命题理论五花八门,会把你的大脑干炸了。最后精神内耗。
第二,一定要去积极实践。只有实践你才会有体验,才会自己生产知识和人民币,而不是被他人的p话左右。
总而言之:
凡是让你多读书的,多数是做题家。
不要当做题家,毫无出路。
——分割线——
评论区里有一些做题家,我希望你以后搞清楚了自己在说什么,然后再过来用这个名人那个名人。
都说要有跨学科思维,好,你给我说一下现在跨学科的发展状况,譬如:
第一,跨学科是否形成了自身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二,跨学科是否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成熟的语言体系?
你先回答这两个问题,如果有再讨论,没有就先洗洗睡。
恕我直言,跨学科这个东西,还在摸索之中。
而且,很多打着跨学科旗号建立的学科,根本发展不起来。譬如,心智科学。按照道理,这个学科应该已经非常跨
学科了吧,但是你可以看看这个学科到底发展成什么样子了,这个学科上个世纪780年代就提出来了,到现在发
展依旧缓慢。
说实在的,对于普通人而言,你没必要在一些不成熟的一些专家的叫嚣中奋不顾身。
我当然知道人应该具备跨学科思维。
但是,怎么做?把所有的学科的书都学一遍?就跨学科了?
你跟我开玩笑呢?
还有,有的人认为,要总结和反思。
有些事情,说得很容易,但操作起来非常困难,一不小心就会什么都得不到。
譬如,你要学习数学,然后可以总结和反思。
现在你同时学习了,数理化生物等一众学科,最后你来给我一个总结和反思。什么结论?
发现世界很多元?很精彩?需要多个学科配合?
我最烦一句话:
万变不离其宗。
是,我知道这句话。但是,你得说详细一些,这个变是什么,宗又是什么。你不能上手谈个感觉,装成大师一样。
但是,很可惜,多数人根本讲不清楚。
所以,我为什么建议多数人不要多读书,原因就在这里。
第一,先专。专什么?先把一个相对成熟的知识学到手再说。这是一项技术。
第二,假设你有一天当了领导,你可以协调不同学科的人一起工作,也就可以了。
说白了,跨学科培养的是领导。
有几个毕业直接可以当领导的?
你跟我开玩笑呢?
但是,很多做题家不知道听的哪些人的p话,动不动就是你得多看书,多了解世界的多个方面。然后这个那个。表
现得跟90100的老头一样,装得特别深沉。
最后,看了很多书之后,发现最后自己充其量就是一本行走的字典。
我从来没见过这种人,可以吃上饭的。
说不好听一些,跨学科换言之就是蜻蜓点水,每个都懂一点,但都不深,最后自己说什么也只能浅尝辄止,遇到专
业的,马上就不行了。所以,我说这个培养的是领导。
——分割线——
建议一些迷茫中的人,一定要警惕那些让你多看书的人。
你一定要记住,他其实是随口一说。
很多世俗上成功的人,其实读书并不多。当然了,这里的多指的是类型。
譬如,对于一个物理教授,他95%的书都是物理。这就行了。剩下的5%,可以是黄色录像。
但是,很多人跟你说的多读书,并不是这个意思,他们的意思是这样的:
数理化史地生哲学等,都读。
为什么一个人会废了,就在于书读得杂。
虽然形式上很多,但没有太大用处。
而且,你从中学到大学的培养方式转换,就可以看出来,是越来越精专,绝对不是越来越广博。
为什么?
因为广博并不解决问题。
就好比一个领导,看到一台机器坏了,他只能说这个机器坏了,可能是管理不到位、机器老化等一系列的猜测,但
是修机器的人过来他会更为精确的发现问题。
这就是差异。
多读书,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专业书读多一些。
其他非专业的,不要读那么多。
人的注意力是非常金贵的,不要随便被一些其他专业的内容分散注意力,最后几头不讨好。
——分割——
上面讲了多读书的风险和问题。
那么,什么时候可以考虑读多类型的书?
建议40岁之后。
一般而言,人生40岁是个变化,会从技术层转向管理层。这个时候,从修理机器转向修理人或者修理规则。这个
发展是比较正常的。
40岁之前,你见过了很多事很多人之后,也会逐渐形成一些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你可以考虑多看点其他类型
的书。
为什么?
对你有好处。
因为,修理人和规则,跟修理机器是非常不同的,你不能把人当机器来修理。会出大问题。
但是,很多人,会因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看了哪些人的人情世故大智慧之类的p书以后,把注意力放在了人际关系
维护上,留给技术的空间非常少。这个时候,技术没跟上去,成天除了跟同事磨洋工之外什么也剩不下。这对普通
的穷比而言,是一个非常致命的操作。
正因如此,一定不能忘了自己的本。
可以搞人际关系,但技术一定要逐步提升。
有很多码农,技术水平其实在工作之后,并没有实质的提升,每天抄来抄去,最后面临各种35岁危机的威胁。这
个时候,还要说什么经济不景气,社会制度不行,公司忘恩负义的话出来。
这种基本都是无能的表现。
你花多点时间在技术提升上,别说35岁,40岁照样有人要你。正因为你的技术停滞了,很多新人又跟你差不多
,导致你和他没有拉开技术上的差距,而且你不能熬夜,你可不就被辞退了。
所以,有时候人一定要有重点。
不要听网上那些人瞎说。
瞎说会害死人。
什么时候,你的位置提高了,你再说花点时间看其他方面的书,那个时候看也有价值,可以实战。本来就啥也不是
,每天看着权谋斗争这样的书,你配吗?就你一个20多岁的人,连核心圈都没进去,还谈权谋?省省心。先让那
些搞权谋的看上你的技术,愿意利用你再说。
大家一定要记住,已经21世纪了,各行业分工非常精细。不需要你了解特别高深的其他行业知识。因为大家是分
工协作的状态。正因这种分工协作,所以大家相互配合,融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做的,就是把你本行业的
干明白了,就可以,其他的交给其他行业。
譬如,你工作遇到欺骗,你去寻找律师、仲裁或者法院起诉,等。你没必要为了保障自己利益,去专门学习法律。
所以,所谓的通识教育,其实这个概念对你而言只是一句空话,因为你始终无法摆脱你的专业来谈通识。这个概念
,起源于北大,意思是要培养出对各学科有认识,融会贯通,完整的人。
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讲。
理想太美好,现实很骨感。
现代的知识体系,已经不是几百年前的那些。已经非常复杂且多元。对于一个人而言,能搞明白其中一两个就已非
常不错,同时搞清楚所有,那跟gpt没区别。
你们一定要记住,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很多人,看了很多学科的书之后,会因为缺乏某个专业
的概念理论基础,最后搞得自己精神错乱,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你需要以现实人为中心,什么意思,就是以自我的生存和生活为核心,哪个对你长期有利那
就是好的。而不是以理想人为中心,成天掉书袋,以至于陷入各种概念的海洋之中,非常不值得。
很多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佼佼者,就在于注意力集中,集中于其中一两个方面;他尊重其他学科,但不会把自己逼
到要贯通其他学科,这样的境地。
但,一些专家学者公知,他们会把理想当成现实,巴不得把你逼疯了。譬如,经常谈素质,经常谈价值。怎么?一
个人得是堕落到什么地步,还不知道素质和价值的重要性?关键在于,每个人需要在各自的场景,创造属于自己的
素质和价值。你不能说,遇到一个流氓还要谈素质谈价值。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熱度:
文章難度:
文章質量:
說明:系統根據文章的熱度、難度、質量自動認證,已認證的文章將參與打字排名!

本文打字排名TOP20

登录后可见

用户更多文章推荐